【先進基層黨組織】竹壽項目部黨支部以“韌”克“剛” 扎實做好黨組織建設 |
|
|
|
橫斷山脈晨光熹微,金沙江水奔涌向前。作為涼山州重點水利工程,竹壽項目部肩負著大壩加高擴容與鋪設百里輸水“生命線”的雙重使命。當大壩面板澆筑與七零補水隧洞進入沖刺階段,鮮紅的黨旗始終飄揚在施工最前沿。項目部黨支部以“信念如磐、組織如鐵、心系群眾”的“三重韌性”為引擎,凝聚起攻堅克難的磅礴力量。 以“堅韌不拔”的理想信念克服“艱辛困苦” “如何快速凝聚團隊,形成開局即沖刺的合力?”2021年5月,竹壽水庫擴建工程啟動伊始,面對復雜地質條件和漫長的輸水干線,項目經理兼黨支部書記王德偉看著圖紙,深感組建一支過硬團隊的緊迫性。來自各項目的11名技術骨干匯聚涼山,如何讓這支“聯軍”迅速擰成一股繩?黨的組織優勢提供了答案。 “三個黨員就能成立黨支部,而且黨組織是最容易、也最應該率先形成工作力量的組織!”王德偉的提議擲地有聲。占前期職工半數以上的黨員率先“集結”,如同一顆顆火種撒向關鍵崗位。黨員突擊征地協調,啃下首批工程用地交付的“硬骨頭”;黨員牽頭營地選址建設,迅速安頓好建設者的大后方;黨員骨干梳理重點工區技術方案,為首條渠道順利開挖奠定了基礎。圍繞“動起來、干起來”建立的黨支部,在開局之戰中展現出強大的組織動員力,成功點燃了團隊合力。 隨著工程建設全面鋪開,一個關鍵問題擺在黨支部面前:如何真正壓實黨員骨干的擔子,并將工程難點有效轉化為黨建工作的著力點?為此,黨支部將“黨要管干部、要促生產”的理念深化為“黨員與管理的融合”,找到了破題的抓手。即以“作用發揮好、任務完成好、安全監督好、技術攻關好、效益管理好”的“五好”要求為標尺,在關鍵工區、要害崗位精準設立“黨員責任區”和“黨員先鋒崗”,讓黨的組織力量穿透管理末梢,直達一線。在放管銜接、干算結合、管理層與作業面協同等關鍵環節,黨員們主動擔當,成為穿針引線、暢通梗阻的關鍵節點。在大壩澆筑倉面,黨員張偉山帶領的“溫控責任區”,24小時嚴密監控混凝土內部溫度,依靠精細到每一度溫差的管理,有力保障了面板的高質量澆筑;在長距離輸水隧洞的開挖面,“安全監督崗”黨員陳安虎緊盯復雜地質段,他提出的“短進尺、強支護、勤監測”九字訣,成功化解了多次潛在的塌方風險。 正是在這一次次直面挑戰、攻堅克難的過程中,黨支部不斷強化黨員的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,將重大風險挑戰視為踐行初心使命的“考場”與“戰場”。他們以“千磨萬擊還堅勁”的韌勁,最終沖破了一個個制約工程高質量發展的“中梗阻”。 以“強韌有力”的組織建設抵御“洪水猛獸” 組織的力量,在風雨來襲時尤顯珍貴。竹壽項目部黨支部深諳此道,將建強組織體系作為抵御一切風險挑戰的基石。這一理念,在項目日常運轉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生動體現。 “襯砌施工班組現在檢查安全帽、安全帶、防滑鞋穿戴情況,不規范的盡快調整!”清晨,在大壩擴建主體工程現場,安全員、片區安全包保黨員濮永圓的嗓音穿透機器轟鳴。他的安全帽檐下,目光銳利如鷹。濮永圓的職責遠不止于此。作為包保黨員,他與一線黨員組成“安全巡查隊”,每日穿梭于樞紐區各個施工面,進行“串場式”交叉檢查。一次例行巡檢中,濮永圓在溢洪洞施工現場發現一處臨時用電線路私拉亂接,存在嚴重漏電隱患。他當即勒令停工整改,并登記在冊,三天后殺了個“回馬槍”復查,直到隱患徹底消除才簽字銷號。這種“小問題即時糾、大問題盯到底、整改完回頭看”的鐵腕作風,正是項目部“黨員身邊無事故”活動的生動縮影。黨支部制定了詳盡的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和任務清單,設立安全生產“區、崗、哨”,構建起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的“紅色安全網”,保障了項目開工至今零重大安全事故的記錄。 技術攻堅的戰場,黨旗同樣是引領方向的旗幟。黨支部將“黨建+”模式深度融入技術攻關,成立由黨員骨干領銜的技術攻關小組和創新崗?!疤岣吡呅晤A制塊成型合格率”QC小組便是典型。面對輸水工程小涼山調蓄山塘六邊形預制塊成型合格率低,小組黨員們按需“碰頭”,日夜鉆研。青年黨員楊志寶,在查閱大量文獻和實地勘察后,大膽提出采用機械振搗替代人工振搗,并在黨員責任區率先試驗。經過多次現場試驗,新工藝成功將小涼山調蓄山塘六邊形預制塊成型合格率提高,大幅提升了施工安全和效率。這個由黨員深度參與的QC成果,不僅榮獲云南省建筑業協會二等成果獎,其經驗更在項目部推廣,跑出了創新“加速度”。 正是通過將組織力量深度融入安全監管和技術創新等關鍵環節,竹壽項目部黨支部鍛造了組織建設的“剛性”,賦予了質量、安全管理在關鍵時刻非凡的“韌性”,為項目筑起了抵御風險的鋼鐵長城。 以“柔韌有度”的群眾路線化解“情感生硬” 竹壽項目部黨支部深知,力量的根基在群眾,發展的溫度在民心。為此,黨支部以“柔韌有度”的群眾工作方法,將組織的關懷浸潤到建設者和駐地百姓的心田,讓黨的根系深扎于實踐的沃土。這“柔韌有度”的實踐,首先體現在對一線建設者的深切關懷上。 黨支部堅持“政治理論集體學習”制度,深學篤行黨的創新理論和中央精神,并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服務職工的自覺行動,始終將“職工需求”作為辦實事、解難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。當了解到高原嚴寒期一線工人防寒物資不足,支部迅速組織“黨員服務隊”,將加厚防寒服、暖寶寶和姜茶送到每一個露天作業點;針對員工長期離家思親的難題,建立支部委員談心機制,定期與職工面對面交流,成功協調解決了3名骨干技術員異地探親的困難。困難職工關懷、女工重點幫扶、全員技能提速擴能……一項項如春風化雨的暖心舉措,顯著提升了職工的歸屬感、獲得感和安全感。 與此同時,這份“柔韌有度”的關懷,更主動延伸至項目駐地的百姓。黨支部主動延伸工作手臂,以聯建共建為橋梁,深度融入駐地發展,尋找支部內外、項目上下共促共融的切入點。當得知駐地村民劉應林家D級危房搖搖欲墜,支部迅速組織黨員突擊隊,帶著專業設備和建材進村。經過兩天的努力,黨員們不僅安全拆除了危房,更頂著烈日完成了新房地基的開挖與澆筑??粗路恳惶焯臁伴L高”,劉老漢拉著黨員的手哽咽道:“共產黨派來的隊伍,是真心給咱老百姓蓋‘安心房’?。 ?;在“六一”兒童節,支部黨員化身“愛心叔叔阿姨”,為駐地小學的孩子們送去裝滿文具、圖書的“成長禮包”;在雨季汛期,當駐地道路突發塌方,項目部黨員先鋒隊聞“汛”而動,連夜搶通生命線,保障了村民出行安全。 從危房改造到暖心助學,再到應急搶險,這些看得見、摸得著的行動,生動詮釋了“建設一座水庫,帶動一方經濟,改善一片環境,造福一方百姓”的莊嚴承諾,贏得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由衷贊譽,為工程建設營造了和諧穩定的外部環境,真正實現了企地“雙融雙促”。 金沙江水奔騰不息,見證著奮斗的足跡;大壩巍峨矗立,銘刻著信仰的力量。竹壽項目部黨支部始終以“三重韌性”為筆,飽蘸忠誠與擔當的濃墨,在涼山壯麗的山水間奮力書寫著新時代基層黨建的精彩答卷。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